第(2/3)页 年夜饭开饭时,大家同时落座、举杯,共度团聚时刻。 这一幕看得许穗宁心里很动容。 前世,她没出去做生意那几年。 逢年过节,她总是提前准备食物,给傅振邦一家做饭。 每次受累的是她,但等她上桌,桌上的东西都吃的七七八八,只剩一些素菜和带骨头的肉。 没有人在意她的辛苦。 现在想想,那些人说女人嫁人就像二次投胎,确实贴切。 嫁错了人操劳一辈子,临到老,动不了,还要被嫌弃吃白饭。 嫁对人,哪怕只是做了一点事,都会被在意和心疼。 吃完饭。 傅采薇她们在看着电视,傅国柱儿女们在一块闲聊。 许穗宁本来也想去看电视的,因为某人太粘人,非要把她圈在自己身边。 她就跟着听起来。 “三姐,听说西北那边农科所,又研究出新品种的棉花,啥时候大面积种植?” 傅美玲在羊城开有服装厂,一直很关注棉花产量。 “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了。”傅美兰回答。 “西北现在棉花产量很高,就是往外运输着难。” “不光是棉花。”韩立新微不可察地叹气,“还有羊毛、红枣、枸杞、每年的水果,在农科院的努力下,产量也增加了。” “要是路况好点,水果赶在腐烂前运出去,能给当地农村带来不少收入。” “但那边修路太难了。” 想起那边的人均收入,对比京市这边,傅美兰夫妻都很感慨。 听见众人议论,许穗宁也根据前世经验,发表了一些看法。 棉花体积大,质量轻,运输麻烦。 最好处理方式是当地建厂。 把棉花进行粗加工,做成布、或者棉织品,再运输到外地销售。 水果做成果干和水果罐头也不错。 可惜了,这些都在西北。 不然这么好的挣钱机会,许穗宁都想去捞上一笔。 傅寒峥前世牺牲在西北,她这辈子打定主意,少接触那边。 挣钱的方式千万条,她没必要去冒险。 “这倒是个主意,但是那边现在缺设备、缺钱,很少有人愿意过去投资建设。”傅美兰说道。 她突然想起什么,扭脸看向林荣灿。 “阿灿从香江来,要是有熟悉的朋友想做生意,可以尝试过去建厂。” “我们农科院这边和领导都有联系,会尽力争取最好的。” “我试试。”林荣灿笑着点点头。 目光不自觉瞥向许穗宁。 她刚刚那一番话,明显是对西北的生意心动了,怎么又改了主意。 钱。 按照他的调查,聚香阁的收益完全够办厂。 那就是嫌西北太远,不愿意过去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