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68 新式空射*-《残阳帝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石原莞尔的这套逻辑,牧野自然无法理解,不过避免*爆炸,显然是有利于战后日本生存的。现在,除了开发新式武器,主持打捞春日丸,他还需要将这些技术归类。应对可能到来的战败。按照他的设想,战败后,有些技术是需要提供给盟国的,有些是需要绝对保密的,有些涉及机密的人是需要提前解决掉。其中最核心的机密,是春日丸上涉及穿越时空的设备,这是远比春日丸上其他的任何技术都需要严守的秘密。

    由于担心被无所不在的无人机追杀,他不敢到空旷处观摩新式空射型号反舰*的试射,只能躲在地下,通过一套潜望镜系统观察外部。所有的指挥,全都通过电话线与外部连接。

    新式*采用主动雷达寻的模式。他这一年来,利用春日丸打捞上来的资料,对日本通讯技术的改造,一直没有收获什么成果,但是技术总是需要时间积累的,最近一段时间,在诸如多腔磁控管这一类的电子管技术上,东京芝浦电器公司(东芝)逐渐有了起色,虽然小型化还无法做到,但是已经可以满足生产一型原始型的空射主动制导*了。从技术上说,算是一次跳跃了两步。

    牧野不是喜欢技术跃进的人,他的经验告诉他,在技术升级上好高骛远必然是要吃苦头的,不过他现在没有时间一步步,从舰射型和半主动制导模式开始摸索,日本已经没有时间了。

    陆军一直偷偷研制V1巡航弹的人操型的改进,竟然成为了现在这枚*的最大契机。

    由于V1航速太慢,去年起陆军去掉了弹体上方的发动机,在*尾部塞进了一具德国提供图纸的液体火箭发动机,这台发动机使用液态氧和偏二甲肼作为燃料,优点在于比冲很高,缺点当然是射程堪忧。

    基本上陆军的这枚人操*技术上乏善可陈,但是对于牧野来说,毕竟个现成可用的平台,解决了发动机位置导致的轰炸机无法挂载,以及航速低下问题。如果重新设计一款弹体,难免在重心和气动方面进行大量计算,空耗大量时间。当然,也不是没有问题,毕竟这个平台是液体燃料的。

    陆军实验表明,即使飞行员不操作,这枚人操火箭也可以保持平飞。事实上,操作这个东西飞行,难点在于控制速度,以避免喷口过热。

    技术上面临的难题很多,最大的难题在于雷达,目前只能发射波长15厘米的电磁波,精度是不够的,而且海面杂波问题,仍然无法解决,但是实验以及实战表明,当敌人军舰足够大的时候,分米波雷达的精度勉勉强强是够的。

    得益于去年实战的磨合,自动驾驶和惯性导航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,明治电器的陀螺仪精度已经达到德国提供的原品水平,并且还在提升中。

    这枚*还没有被正式命名,它的出现令武器设计部分的所有专家倒吸一口凉气。日本武器设计,一直以来都是抄袭为主,创意远远不足。

    将雷达、导航、自动驾驶等最尖端技术捏合到一起,攒出这么个玩意儿。实在超乎了所有人想象力,并且在论证阶段,大家渐渐发现,这个方案也许是可行的。比如,糟糕的雷达提供的目标更新率,恰好是够的。自动驾驶仪经过实战检验,勉强可行,*控制在7米的长度,重量为2.8吨,较之V1*,重了不少,但是重型轰炸机却刚好可以挂载。射程很短,只有大约35公里,不过太远了其实也没意义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