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68 新式空射*-《残阳帝国》
第(3/3)页
电话打来,200公里外海军机场起飞的深山轰炸机,已经成功起飞。
牧野的稍微舒了一口气,今天的第一关过去了,后面还有捕捉目标、发射……等等难题等待考核。
海面上,一艘靶船正静悄悄飘在海面上,这是日军占领越南时,强征的法国货轮,尺寸足够大。并且使用无装药的*试射,即使命中了修修补补哈能用,海军预估风险不大。
牧野通过潜望镜可以看到远处的靶船。按照预想,轰炸机将沿着海岸线飞来,飞行员通过目视发现目标后(预计30至40公里)距离上,将进行繁缛的操作,预计可以在3分钟后,也就是在距离目标大约20公里的时候,把*发射出去。实际上,因为缺乏搜索雷达提供目标指示,这还是一枚视距内的*。
远处,四发的大型轰炸机慢慢靠近。飞行员穷尽目力搜索目标。地面指挥部传来指令,告知目标就在正南方位,可以使用*雷达进行搜索。
此刻*通过电缆连接着飞机,可以使用飞机电力进行雷达搜索。这是今天的第一步实验。
操作员接通雷达,开始对海搜索。机扫雷达在狭窄角度上,左右转动寻找目标。很快就接收到了海面反射信号。
从这样的杂波里找到目标,需要操作员通过音频分辨。一旦听到连续的刺耳音频,意味着可能搜索到大型目标。下一步他需要缩小扫描角度,将目标范围限定住。一旦完成瞄准(锁定),*会遵循简单的逻辑,不再进行大范围扫描,而是将波束限定在这个范围内,跟踪目标。
坐在轰炸机前方导航玻璃罩内的操作员,无法从杂乱的音频中分辨出那一部分回拨是有价值的,显然今天第一项实验——利用*进行目标搜索,失败了。他已经可以通过固定望远镜看到了目标就横在前方,从舰体和桅杆长度判断大约35公里外。
他转用光学瞄准镜套住目标,然后转动一边旋钮,将目标长度限制在刻度中间,这将使得*雷达精确扫描到目标,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波形匹配,以区分杂乱的海面杂波干扰。
第(3/3)页